本次開發的 15 件藝術 STEAM 教案有別於現行多以科技為主、藝術僅作為美化之用的課程設計,而是以藝術為主軸、系統性地串連幼兒園、 國小、國中和高中等不同教育階段,結合多元跨域、設計思考、 動手操作與解決問題等涵養,完成以藝術為核心的跨域課程。
藝術家和教師就如同領航員,帶領學生們在新北市這個大星系中, 以不同的視角和方法探索環境,最後帶回屬於他們的成果作品。美術館期待透過此計畫,將當代藝術帶進校園和生活,建立美術館、藝術家講師和教師間的藝術教育社群,更期待邀請民眾一同構思當代藝術教育的更多可能。
幼兒組
主題|進入彩虹樂園
實施學校:中山附幼
教師:陳又慈、黃彥儒
藝術家:楊清雯
課程透過傳說故事、色彩遊戲、科學家牛頓的故事,層層遞進向孩子介紹彩虹的不同面向,提供一個用身體各感官體驗彩虹的互動空間。透過製作藝術家特製的「彩虹發射器」,讓孩子開始對彩虹的生成產生一些敏銳度,並能連結到生活中玻璃杯、灑水器出現彩虹等類似的經驗。
主題|大自然的音樂會
實施學校:中和附幼
教師:林筱婕、黃筱婷
藝術家:黃瀚嶢、李佳倩
本課程以螽斯為主角,引導孩子進行一系列的觀察,包括對不同螽斯外觀的認識、他們居住的地方、叫聲特色和天敵。課程先藉由敲打、摩擦或搖晃物件,來發掘物件不同的發聲方式。再藉由專注聆聽、觀察環境與節奏的掌控,一支鳴蟲音樂隊就此誕生。透過藝術家的引導,孩子從觀察自然開始強化自身的感官,接著循序漸進透過模仿、擬態,逐步轉化為創作的靈感。
主題|編織生活的質地合流
實施學校:民安附幼
教師:張睿恩、彭郁芬
共備老師:蕭曉蓮、劉于綺
藝術家:陳欣彤
編織,不單單是實用的手工藝,不同的色彩、線材和圖紋,也是人們展現自我認同與凝聚社群的方法。本課程期待能打破過去對於編織的想像,帶領小朋友們從周邊習以為常的物件出發,一步一步引導孩子認識材料、思考源頭、感受與組合質感。
國小組
主題|一座島嶼的想像
實施學校:大觀國小
教師:林凱莉
藝術家:于沛廷
本課程的出發點,是希望讓孩子在察覺自身與空間的關係,並且能在課程結束後,開始觀察自己對於周遭空間的感受。藝術家於本次課程選用「花泥」作為建構島嶼的基礎建材,並設計了齒輪作為每座島嶼的底盤,讓學生在島嶼完成之後,能夠透過組合齒輪與同學的島相互連結,並且彼此牽引。
主題|翻玩實驗音樂
實施學校:中山國小
教師:劉美玲
藝術家:盧藝
每個物體,無論有機體或無機體,都會發出屬於他們的頻率。聲音藝術希望帶出這個有趣的議題,讓人們透過與各種聲音裝置互動,產生對聲音新的想法。老師可透過學生的回答,引導認識聲音即是一種頻率,無時無刻出現在我們生活中。
主題|變形魔鏡─新莊老街旅遊趣
實施學校:民安國小
教師:蔡宗翰
共備教師:王健旺、陳又慈
藝術家:許岑竹
老師帶領學生實際走讀新莊老街,讓他們得以更加認識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,也藉由這一趟新莊老街之旅,引導學生找尋出內心代表新莊老街的圖像。變形魔鏡的課程可以回應小學自然領域中的鏡射原理,製作過程則是數學領域中座標與對稱圖形的運用。
主題|時間的魔法:記憶的醃漬式
實施學校:復興國小
教師:王燕昭
共備教師:林岑怡、呂晟智
藝術家:羅婉云
引導學生認識細菌跟黴菌,以及思考不會讓食物壞掉的方法。課程可與自然老師合作,利用實驗來觀察比較小黃瓜在不同溫度、不同濃度的食鹽水之下會產生的變化。實驗期間請同學利用水彩調出色彩變化色票, 紀錄一週內小黃瓜的顏色變化。
主題|興直堡剪花趣
實施學校:新莊國小
教師:張琬湄
藝術家:張宛瑩、詹昱筑
藝術家選用「剪紙」的形式,讓學生易於進入紙紮領域。學生將在課程中認識大眾廟牌樓、廣福宮、文昌陸橋和新月橋等新莊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,並透過實際觀察後與糊紙技藝中的「剪紙」技法結合,搭配運用國小數學的線對稱概念,和「幾何」圖像式拆解及堆疊,呈現出不同面貌的新莊在地建設。
主題|「孔」窺乾坤
實施學校:蘆洲國小
教師:陳盈君
共備教師:溫仙賢、林文璋、盧建宏
藝術家:陳敬寶
這個單元希望透過針孔攝影體驗,帶學生回到攝影的原初:使用極簡的用具製作相機,體驗拍攝與顯影,重新認識攝影術的迷人之處。
國中組
主題|誰來晚餐?
實施學校:青山國中
教師:陳美如、張益明、張晨昕
藝術家:官妍廷、曹存慧、林沛瑩
課程概念以「流動」為核心,探討人與物、人與人之間的角色流動關係,希望學生能藉由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的包容性和實驗性,翻轉既有的「人─物─環境」想像,進而認識當代藝術中的生命觀,以及相對新興的「生物藝術」概念。
主題|記憶島嶼光影
實施學校:桃子腳國中
教師:李宜珍
共備教師:蔡宜芳、曹崇禮
藝術家:吳易蓁
這次演出的文本以新北市政府出版之「多元文 化繪本」為起始點,透過閱讀、故事轉譯並結合光的投影操作,培養學生認識多元文化並連結個人的生命與情感經驗。以繪本為基礎來改編故事,讓學生可以在改編與準備演出的過程中,對繪本劇情及角色產生同理,教師也可依據課程需求來決定閱讀的材料。
主題|抵達行星14
實施學校:福和國中
教師:吳宣萱
共備教師:游允赫、何茵庭
藝術家:賈茜茹
學生在每天匆忙上下學的路途中,或許鮮少有時 間體驗這座城市裡的色彩,也無暇感受自己與他人的關係。本次課程結合美術、輔導以及生活科技,藉由跨學科合作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。
高中組
主題|生物藝術:地味採集計畫
實施學校:板橋高中
教師:林麗雲、田憶萍
藝術家:江俊毅、官姸廷、林沛瑩、曹存慧
生物藝術與生態藝術的領域,是學生生活中較少接觸到的面向,但其討論的議題其實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。藝術家希望透過菌液裝置的研究,讓學生對土壤更加熟悉,進而思考環境與人的關係。
主題|聲中有畫 畫中有聲
實施學校:中和高中
教師:吳嘉珮、黃采誼、黃欣儀、陳欣怡
藝術家:徐建宇
本課程透過克拉尼圖形的實驗,讓學生觀察與紀錄聲音的視覺化,同時也透過使用日常物品自製樂器, 讓學生體驗樂器聲調的頻率,可以來自不同物質間的相互作用,讓學生對於生活中的聲音與物件有不同的觀察角度。
主題|拼貼城市肌膚 : 共構觸感風景
實施學校:三民高中
教師:王英儒
藝術家:陳宜艷
課程首先會帶領學生去觸摸校園空間裡的紋理、痕跡,接著小組討論比較想要搜集哪一個區塊的肌膚,而後使用石膏翻模的技術擷取建築物上的紋路。獲得石膏翻模的環境表層後,再使用陶土以壓模的方式創作;學生可拼貼不同表層的陶片,並透過重新組合、上色、拼貼完成自己的一片風景陶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