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一座美術館打開視野,結交的新夥伴放諸全齡,將帶來充滿驚喜的藝術翻轉。2019 年起,新美館即以「兒童教育普及與推廣」為核心,號召藝術家、老師與學生三方共創,推動以藝術為主軸的 STEAM 教育計畫,期待在教育的沃土裡播一顆藝術培力的種子,在多方合力悉心澆灌之下,積極開花。
過去三年間,新美館串連美術館與學校,邀請藝術家根據自身創作經驗,重新深化新北特質,協同教師開發出的多元學習教案,也將以教育展「三角關係」呈現成果。我們邀請位於新北市新莊區的民安國小校長王健旺、教育成果展策展人孫以臻從 STEAM 藝術教育計畫出發,想像下一個世代的美感學習。當教室成為美學實驗室,學生們將以不同視角和方法探索環境,在傳統美術課以外啟動對「美」的感知。
藝術思維模式的跨域應用
隨跨學科教育在國際間風起雲湧,盛行於全球的「STEAM( Science、Technology、Engineering、Arts、Math)」教學系統整合不同領域的課程、促發更靈活的教程。曾任林家花園園長,現任民安國小校長、同時也是新北市國小藝術輔導團召集人的王健旺校長,過去舉辦林家花園走讀活動,讓孩童熟悉自己生長的土地與歷史;後受到新美館邀請,一同參與 STEAM 計畫,將藝術教育的格局擴及新北市。
有別於現行多以科技為主、藝術為輔的教案設計,新美館與校長王健旺嘗試深化「Arts」,以藝術人文為主軸、系統性地串連幼兒園至高中不同教育階段的跨域課程,「Arts 不能永遠是配角,我們也在嘗試,當代藝術還有什麼可能?我們要透過不同的媒材去觸發孩子們的興趣,讓他們主動、並喜愛參與藝術。」美術館挹注資源,鼓勵學生發揮創意,催生出小朋友以藝術創作理解顯示器成像原理的教案「資訊圖像與視覺符號」、思考風的力學創造〈捕捉風的建築〉。「當我們為科學注入人文與美感,將藝術的思考方法應用於知識領域中,那些創意的成果,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。」
策展人孫以臻在思索此次「三角關係」展覽時,發現跨領域結合使藝術不再只是平面的視覺呈現,更讓孩子從實作中培養藝術感知能力。她分享中山附幼的〈進入彩虹樂園〉教案,以色彩美學跨入自然領域,藝術家特製的「彩虹發射器」讓孩子對彩虹的生成產生好奇與敏銳度,進而連結到生活應用。後埔國小〈釉藥花紙之聲音記譜〉教案鼓勵學生仔細聆聽周遭的聲音,並記錄聲音出現的距離、頻率與規則,運用「聯覺」將聽到的聲音以文字記錄下來、給予顏色定義,再以符號呈現。最後將顏色、符號和圖像整合,並使用釉藥紙創作,以跨感官的方式創作出屬於自己聲音記譜圖像。
知識與藝術玩味出的作品,使她為孩子們的潛能感到驚喜,孫以臻說:「其實不只小朋友在這樣的課程裡感到自由,那些經歷科班訓練的藝術家回到這麼快樂的創作環境,拋開精準,他們的情感面也受到感動,跟著感到自由。」
充滿彈性與流動性的新群體
在「三角關係」展覽中,不僅看見孩子創作的藝術成品,也能看見藝術家、老師與學生間的激盪與對話。王健旺校長認為:「藝術家與老師的媒合展開了體制內外的對話,在兩者相互理解與磨合之中,藝術家能看見老師於藝術教育領域的耕耘,老師們也打破教學慣性,擁有更靈活的思維。」
策展人孫以臻在三者之間發現:「他們創造了緊密又有趣的關係連動。藝術家之於學校像是一個外星生物,他們為體制帶入新的知識、技術與觀點,擾動舊秩序,排列出有別於以往的教學現場。對藝術家而言,這樣的教學行為突破了慣常獨立創作的形式,令他們更加得去思索『藝術如何面向大眾』。」在這樣的彈性裡,孩子們也能獲得無拘無束的創意空間。
「老師在計畫中,是老師,是學生,也是守護神。」面對不熟悉的新領域,老師往往需要親自學習後,才能扮演學生與藝術家之間的橋樑,協助進行教案的編排與轉譯;除此之外,他們也需要如守護神一般,在孩子失控玩樂時維持班上秩序。當藝術家與老師同時存在於教育現場,孩子們因此能夠在學習中擁有選擇權,決定自己看世界的視野。
「三角關係」以此探索藝術對話的重新平衡,也更加深化美術館與學校的新夥伴關係,將為台灣的教育突破疆界,讓藝術家、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從疏離到共學,打破角色框架,形成一個個開放的、有機的、具流動性的新群體。
採訪撰稿|徐韞涵
2023|10月號
人物/王健旺 ╳ 孫以臻談藝術教育現場的三角關係——打開入口,想像力開始流動
分享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