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/新美館第一期戶外園區 Kick Off——展開一場全民藝術漫遊

充滿春天氣息的大漢溪鄰近處,新北市美術館(以下簡稱新美館)的開園也將迎來新北市群眾的創意能量。園區開放,率先以美術館主體建築「藝術街坊」拼貼全民創作,「圓頂藝術空間」邀請親子於藝術中遊樂,讓創意如漣漪散開。

走進園區,有序而彈性的指標系統、夜晚隱密於自然的光源,支撐出靈活、有機的走訪動線。跟新美館籌備處主任陳春美、一隱照明主持設計師朱文英,以及水越設計創辦人周育如(agua)、設計長高偉恩的視角深入園區,我們將重新想像一座屬於全民的美術館。


「打開」,新北市美術館在鶯歌

許多人對鶯歌的認識僅止於鶯歌老街與陶瓷博物館,也許你會好奇,新北市美術館,在鶯歌?

談及新美館的地理特殊性,籌備處陳春美主任認為,不同於常見的都會型美術館,新美館扎根河濱新生地,依山傍水,試圖以山水的包容性,打破過去美術館如「白盒子」般封閉、高高在上的形象。「以建築為延伸發展戶外空間,不只建築物本體,整個園區都是我們的美術館。」包含陶博館、運動中心,以及鶯歌周圍的藝術聚落,地利之便使新美館成為區域縫合的要角,除此之外,也將串聯新北市民間及公立博物館,形成如河綿延的美學廊帶。

場館與園區內充滿呼應自然的有機線條。

與草木相伴的新美館園區。

這將是一座結合藝術、生態、休閒及運動功能的美術館,聚焦戶外空間,主任說:「我們很期待這樣的空間能激盪出不一樣的對話形式!」新美館強調民眾參與、與生態共存,戶外場域間不以牆為屏障,讓民眾恣意走入,能參與藝術工作坊、觀賞藝術展演,或只是於園區內隨心悠晃。無論白日黑夜,都能看到藝術巧妙地融於自然,園區有著柔和與適合漫走的環境特質,除了陽光穿梭在錯落的廊道間,引領出恣意遊走的路徑,亦有一隱照明設計的兩位主理人劉炳毅與朱文英,揉合著人與建築、自然共融的光環境。


讓光隨風飄揚,與生態共存

朱文英設計師談及新美館的環境思索:在照明設計上,延續新美館以管狀外型勾勒自然意象,朱文英希望光如風吹拂蘆葦,散著柔和舒服的光芒。

「照明設計是感性的認知與理性的校準。」在讀完地理環境後,有了感性的發想,便要進行設計細節與合適的燈具擇選。對朱文英而言,燈具和燈泡是工具,輔助最終光的呈現,燈具如何擺放、光的照度與色溫都需要不斷探測與校準,「例如生態區周圍,我們會漸漸的調降色溫,有時候甚至接近琥珀色。」另外,園區內也有許多與環境呼應的設計,例如仿生蘆葦的路燈,以及溪畔常見的豆娘圖案燈光投影,她與我們分享其中設計巧思:「若是以俯視的角度觀看,可以發現仿生蘆葦的路燈向大漢溪擺頭!」與環境共生、與生態共存。

光,營造舒適且浪漫的園區氛圍,指引夜間去路;至於日間的路,我們仰賴指標設計系統。

一隱照明設計的園區光環境模擬圖。

一隱照明設計的園區光環境模擬圖。


迷走園區?指標設計系統的科學

從戶外空間到建築本體,新美館場域的「開放性」與「使用彈性」使動線規劃深具挑戰。詢問本次負責指標設計系統的水越設計 agua 與偉恩,如何考量空間複雜性,同時呼應「與民共創」的概念,她笑道:「在承接本案時,我們有想過也許是建築師希望民眾在美術館巷弄裡迷路一下,透過探索產生共感?」接著她說,這次指標系統秉持「減法思維」,以最直覺的指標,讓民眾了解自己的所在位置,因此在多次動線演練後,刪除不必要的告示。另外,在實踐「美術館邊界打開」的想像上,以多入口設計,引導民眾於室內與戶外場域之間穿梭。

與環境共融也是指標設計的要點之一,偉恩與我們分享,考量施作材質,指標以不破壞建築整體性為前提,因此設計風格朝簡明大方進行。延續品牌識別系統,以「白盒子」概念發想指標符號,並使用新美館主色調作為區域間的提示,通過色彩與民眾對話。

「指標系統是一門科學,需要一段時間不斷檢測與除錯,新空間在使用上難免會有些變動,保留現場工作人員與民眾一起參與的彈性,就是用『共創』精神達成最棒的空間指標!」

以「共創」為開端,新美館於 4 月打開場域,邀請民眾走進。沿隨溪畔,錯落的藝術街坊將如石滾動,擾動社區與社群。未來,新美館將以融舊、創新的姿態,啟動跨地域、跨領域間的碰撞。從新北本質顯現藝術之美,放眼並聚焦當代藝術與視覺文化,掀起前衛與草根的湧動。

藝術街坊中錯落有致的壁面排列、與回應自然紋理的材。

圓頂藝術空間以圓面大傘,撐起藝術共創的空間。

採訪撰文|徐韞涵
攝影|鄭弘敬

2023|4月號
生活/新美館第一期戶外園區 Kick Off——展開一場全民藝術漫遊



分享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