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鶯歌土攪水》Yingge: Stir Clay with Water

聆聽聲紋♫


作品介紹

  • 年份|2022
    媒材|聲音
    作者|回看工作室、許雁婷
《鶯歌土攪水》

《鶯歌土攪水》

俗諺道:「北投燒火炭,大溪滷豆干,三峽出鱸鰻,鶯歌全碗盤。」作為著名的「huî-á 鎮」(陶瓷鎮),鶯歌至今還是陶瓷廠、舊窯廠、磁磚廠,各種工作室錯落。鶯歌陶瓷的歷史可溯及清朝嘉慶八年(西元1804年)吳鞍家族在鶯歌大湖地區兔子坑,農閒之餘生產水缸、陶甕等生活用品,經兩次族群械鬥,移至崁仔腳後再移至尖山埔,奠定了今日鶯歌三個主要窯場坐落區域。日治時期開始,因交通運輸方便、土質穩定,加上鶯歌媒產量大而有充足的燃料,兔子坑地形與風的條件,適合建造蛇窯,鶯歌製陶業便開始慢慢嶄露頭角。1970至90年代間,迎來鶯歌陶業最興盛時期,單是鶯歌老街一帶就有將近三百支煙囪日日燒陶。當時周遭居民戲稱鶯歌人:「土攪水,一箍趁九角幾,趁錢敢若趁水。」即便孩童也能做家庭代工賺到不少零用錢。直到90年代以後,兩岸通商時期開啟,鶯歌終究敵不過低成本競爭,許多業者外移,產業沒落。今日則一步步嘗試轉型,朝向工藝與精緻化的方向。

口述者:
● 燦綺梅仔花陶藝工作室負責人 / 黃世昌
● 鶯歌文史工作室導覽員 / 在地居民 陳文敏
● 鶯歌陶瓷博物館資深台語解說志工 / 台語文化推廣者 林聰明


《鶯歌土攪水》Yingge: Stir Clay with Water




分享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