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點/新北市文化局局長 張䕒育談文化治理與城市美學再生:根於土地,融舊換新

當新北環的藝文軌道逐漸串接起來,我們也將感受土地豐沛的藝術能量,在民眾的簇擁下燦爛開花。
屬於新北的文化特色是什麼?新北市,是全台最多人口的城市,我們有令人驕傲的多元族群,在生活中不斷激盪與融合,使城市成為一個具有包容性的文化熔爐。因著不同地域特性與人文特質,新北市政府專注於從原地出發,找出五條美學廊帶的特質,分別以「都會探索-府中美學」、「藍天海岸-古蹟文化」、「綠色山林-茶山文化」、「紅色陶寶-三鶯文化」及「黃金山城-礦業文化」將在地品牌的積累精萃成形。
而當共榮共好成為新北市的 DNA,我們透過藝術與文化,梳理多元行政區的特色、使其鏈結成環,並將上述五條美學廊帶搭配城市交通建設,帶動藝文城市發展,以「三鶯文創整合計畫」,一步步將新北市三鶯地區打造為北台灣藝術觀光重鎮,提供藝文資源前線與現代藝術的觀點,仔細研議如何使當地人文產業與藝術發生對話。
我們相信,文化治理需要更深度的共感與分眾思考,更需要落地、紮實、符合當地的文化政策,文化不是煙花易逝,而是一簞食一瓢飲,取自生活泉湧,陋巷裡也能見藝術。唯有看見民生百景,才能讓藝術與居民發生對話。


有山有海,有文化

其實,要梳理這樣龐大的計畫充滿挑戰,但也因如此,像是逐步拓荒,越走越深,便看見新北更深層且迷人的面目。

400 萬的新北人口以大漢溪為界,溪南包括板橋、中和、永和、新店、土城、樹林、三峽、鶯歌等;溪北是新莊、三重、蘆洲、五股、泰山、林口等。溪南地區除以市政府所在板橋地區為重要的政經中心外,土樹三鶯地區,則是溪南另一個重點發展區域。我們根據地域特質,思考以人為本的文化發展——三峽區、鶯歌區、樹林南區有著河岸生態風貌,是計畫中的低碳水岸文化雙城,因著綠意生長,環線將打造出更完整的綠地系統,使生活空間挹注休閒活動,並帶入產業特色,規劃出在地性與原創性兼具的美學活動。

推動政策時,我們重視與人文生態共榮。新北市早已習慣人類活動與山海相依,在地理環境上,我們有山有海,有都會有鄉村,有眾多族群特色,因而發展出多元的文化動態。新北市是一個不斷在變革、不斷在融合的城市。

計畫下捷運建設、軟硬體的串連,皆以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及人行系統等無縫運輸接軌,串連了捷運場站、水岸公園、綠地、老街、博物館、 美術館、大學城等設施。想像未來特色環線一一開展,將會串連成一全台最完整的藝術遊城。不僅是交通硬體,計畫永遠以人為本,捷運通廊串連已完工的「陶、藝、山、水」四條人行動線環境改善工程,將新北市美術館(以下簡稱新美館)、鶯歌陶瓷陶物博館、鶯歌老街等藝文觀光景點串聯,讓三鶯成為北台灣重要的藝術觀光城。


新意與心意十足的新北市美術館

新美館,是這個計畫中的重要藝文座標。我們以鶯歌火車站、鶯歌陶瓷博物館連動新美館、向外串接三鶯捷運線以帶動人流。此區域特色,是環河擁山,在原生的生態與文化樣貌上提煉,萃取出生活機能與美學文化互文的精華。

新美館作為三鶯文創整合計畫的核心,將以城市景觀改造、生活美學營造、文化觀光體驗、產業創新加值、與品牌活動建構,打破場館界線地串連美學廊帶,以「文化藝術步行圈」為未來目標,新美館想像的是三鶯藝術城,讓藝術出圈,讓藝術與在地產業與生活型態對話,讓藝術與文化觀光雙軌並行。

這項根本,也落實在新美館開放園區後的所有活動,我們邀請全民創作,使美感教育自然流通。這個全民美術館,不僅是為了新北市民藝文需求與藝術多元而發展,更是以新北市為先鋒,嘗試具有實驗性、非主流的美學嘗試,想像下一個時代的藝術型態及樣貌。

我們秉持著「心意」與「新意」不斷較準計畫的核心。一份誠懇與民同在的心,是時時思量發展如何與現狀並存。美術館的營造,不僅是一個場館在腹地上生長,這個生長還會帶動區域的成長,例如三鶯轉運站、捷運三鶯線及都市計畫變更等,帶動鶯歌陶瓷產業,讓鶯歌成為藝術重鎮、文創基地及重要的藝文廊帶,我們更期待面向國際,訴說這片土地的故事。

於文化政策面、硬體規劃之外,文化治理落實時我們更謹慎思索未來,美學計畫周邊的人才育成、產業行銷、創新研發輔導等,要踏實地將興建設施的軟體配置構成,不只讓新北市的市民認同自己,也讓其他縣市的人看見新北驕傲,將新北市打造成為一個「安居樂業」的城市。

新北市文化局長張䕒育。

新北市文化局長張䕒育參與新美館園區「草原曼波」開幕活動。


城市美學再生——2023新北城市藝術節

新美館園區於今年率先開放,是台灣少見以園區美術館做為先發、連結群眾的案例,開放性的活動如浪潮一波波擾動地方,更打開了多元與對話的窗口,漣漪般從新美館散開至新北市。
今年新北市政府舉辦「2023新北城市藝術節」連動新美館園區與陶瓷博物館,以「新生地是一種態度」為號召,喚起在地藝術與工藝能量,也為新北城市注入外圍的藝術動能。從共容、協作到認同,城市藝術節中我們將看到新與舊如何交織新北環狀文化生態圈。也不難在其中洞察出城市現狀,一個好的城市藝術節,應當反應出時下社會與市民生活的脈動,而 2023 新北城市藝術節,是邀請市民們一起站在新美館這塊新生地,看見以「變遷、協作、信仰」為題的視覺藝術與表演節目。「新生地」的「新」,談的是創造性與包容性,期待讓市民回望新北環狀與山海相連、地方產業聚落成群,在世代的新舊移居之間,新北的文化漸漸長出它迭代後的共融、創新、與跨域。這場城市慶典也讓我再次確信新北市的文化治理,必須根於土地樣貌、人文時態,才能整合橫跨 29 個行政區,成為高度與底蘊兼具的城市。

由禹禹藝術工作室帶來的地景藝術作品〈襲岭行〉,訴說人與環境的連結,棲移、傳遞、群聚,共同交匯城市變動的樣貌。

由藝術家 Cyril Lancelin 帶來的地景藝術作品〈PARALLEL CHAIN〉,以信仰為題,藉由符號轉換,喚起你我想像的動能,打造新生於土地之上的全民遊境。

三鶯文創整合計畫下的城市藝術實踐,如 2023 新北城市藝術節,皆是為了藉由一次次「打開框架」、「走出園區」、「進入街巷」的過程中,真正進入市民的生活,使以場館為中心的藝術能量,成為城市美學再生的重要原動力。

屬於新北的美學是什麼?我想,不僅是帶入藝術資源,更是理解城市內在的樣貌,持續從事美學推廣、藝術教育、產業連結,結合藝文與休閒,真正地使民眾有感。

我們期待透過計劃中一次次的連結,將散落的節點串連起來,實踐一個更有對話性、流動感的城市模樣,感受與現代民生、經濟、社會議題交會的藝術與文化活動,在深具創造性的城市中,所有人都能透過文化,找到自己心靈與思想的「新生地」。

2023|7月號
觀點/新北市文化局局長 張䕒育談文化治理與城市美學再生:根於土地,融舊換新



分享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