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游人如織」的命名靈感源自成語,寓意無數遊人就如同一塊又一塊繁密交錯的織錦,層層交疊。展覽概念擴展了這一比喻,旨在探索全球流動狀態的相互關聯性和複雜性。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,當人們再度重享移動的「自由」之際,本展一方面檢視移動與當代全球化共構狀態,並試圖批判性地重新審視「移動」所具備的基進本質,探討其超越國家治理、地緣政治衝突和資本主義擴張影響的可能性。
如約翰·厄里(John Urry)與其合作者們於本世紀初提出「新移動範式」(new mobilities paradigm),展覽關注人和物件的流動如何建構社會現象、組織和協調社會行動,以及塑造空間和地方。本展從四個面向切入討論,包括「遊客/游人作為主體」、「觀看之道與地景的建構」、「奇聞軼事」、「關係性空間與共同體」,藉由藝術家作品的觀察、敘事、提問亦或建構的情境,希冀創造觀者的反身性思考時刻。
- 策展人:謝豐嶸
主辦單位:新北市美術館
展覽公眾活動
❖跨域導覽❖
跟著不同領域的專業工作者,一起探索原來展覽還能這樣看!
集合地點:新北市美術館藝術街坊服務台
【策展人專場】謝豐嶸│「游人如織」策展人
日期:112/11/25,14:00-15:00
【當代藝術】蔡明君│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
日期:112/12/9,14:00-15:00
【創齡】周妮萱│七分熟創齡資訊行動平台共同創辦人
日期:113/1/6,10:30-12:00
*50歲以上樂齡觀眾優先
【人類學】陳懷萱│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共同創辦人、台大創新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專案助理教授
日期:113/1/27,14:00-15:00
❖開幕演出❖
她的實驗室空間集〈飛行器時間〉
演出者:王永宏(吉他手)、徐啟洋(鍵盤手)、鄭嘉富( 鼓手)
日期:112/11/10,14:00-14:05
地點:新北市美術館藝術街坊B6前廣場
參加方式:活動免費,無需報名
❖系列主題座談❖
⭓ 如何想像「我們」?
日期:112/11/10,15:00-17:00
地點:新北市美術館藝術街坊C5展間
主持人:謝豐嶸(策展人)
與談藝術家:古爾努爾・穆卡扎諾娃(Gulnur Mukazhanova)、加藤翼(Tsubasa Kato)、于一蘭(Yee I-Lann)
在文化、歷史及人口不斷移動交流的時代,單一、固著的認同已然消逝,隨之而來的是如同複數般交織混雜的認同想像。本場講座由參展藝術家于一蘭、加藤翼及古爾努爾・穆卡扎諾娃分享各自創作對於國族、共同體及主體的反思與鬆動。
※本場備有中英翻譯
⭓ 旅行,吟唱一部時空流動誌
日期:112/12/10,14:00-15:00
地點:新北市美術館藝術街坊C3多功能空間
主持人:謝豐嶸(策展人)
與談藝術家:陳侑汝、區秀詒
「她的實驗室空間集」自2020年開始發想「如果,家族旅行」(If, a Family Trip)系列創作,本場講座將分享藝術家此一系列創作,及其最新作品〈家族飛行計畫〉。
⭓ 獨立出版作為行動方案
日期:112/12/16,14:00-15:30
地點:新北市美術館藝術街坊C3多功能空間
主持:江家華(雜誌現場、接下來工作室創辦人)
講者:Kyung Yong Lim(The Book Society創辦人)、張紋瑄(藝術家)
在資訊爆炸、數位當道的時代,紙本出版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?本場講座由韓國出版社Mediabus暨獨立書店The Book Society創辦人Kyung Yong Lim及參展藝術家張紋瑄(書寫公廠)對談,分享獨立出版在不同國境及社會脈絡之下,所開展的行動與實踐方案。
※本場備有中韓翻譯
⭓ 寫生如何回應歷史與日常?
日期:113/1/14,14:00-15:30
地點:新北市美術館藝術街坊C3多功能空間
主持:沈裕昌(東海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)
與談藝術家:黃海欣、謝牧岐
本場講座由參展藝術家黃海欣及謝牧岐對談,分享繪畫、寫生如何成為他們回應生活日常,甚至是對藝術史及繪畫本質的思考。
❖工作坊❖
⭓織出你的自由步:肢體開發工作坊
時間:113/3/2,14:00-16:00
地點:新北市美術館藝術街坊C3
講師:驫舞劇場團長蘇威嘉
*16歲以上之成人觀眾,特別歡迎50歲以上的夥伴
*活動開始後20分鐘謝絕入場
本工作坊由驫舞劇場團長蘇威嘉帶領,他將以自身創作的「自由步十年編舞計畫」為架構,引領學員探索如何使用、挑戰自身身體的可能性。
❖特別企劃❖
⭓公眾日「揪伴來演出」表演徵募
徵募時間:即日起至112年12月24號晚上10點止
表演日:113年2月3號(六) ,下午2-4點
地點:新北市美術館藝術街坊C5展間
「游人如織」公眾演出日,將藝術家于一蘭的織墊作品〈表情符號織墊〉轉換成表演平台,邀請大眾展現自身獨特的才藝技能,共同創造不同社群交流、互動的時刻。
織墊是當地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之一,通常鋪於地面,隨著使用情境不同而有飯桌、床鋪、公共聚會等功能。〈表情符號織墊〉由藝術家與馬來西亞的原住民社群共同創作,並將傳統符號跟當代社群媒體常見的表情符號織入作品 ,傳遞正向交流的能量。
在本次展出亦成為一個聚會的場所,觀眾可坐在織墊上與他人交流;同時徵求來自於大眾的提案,公開徵募充滿創意及想法的你,展現你(們)的才藝技能和理念,一同打造讓游人駐足、交流的現場, 實踐空間的公共性。
▶活動精神
俱倡議性質,帶有正向鼓舞之能量;宣揚相關傳統技藝民俗或產業文化;提倡自然永續之精神等。
▶徵募形式
活動長度5-20分鐘內,不限歌唱、樂器演奏、戲劇表演、脫口秀、魔術、遊戲、具體驗性質的工作坊、演講、說故事等形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