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察/用生活書寫屬於常民的藝術

前言:民間藝術之所以迷人,正是因為包含著土地與人群的情感,兩者共同在日常堆疊中交織成深厚的文化,而這份文化縱使未刻意形塑,也能自然而然提煉成藝術。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新北市,當然也有經過時間淬鍊而譜寫出來的民間藝術。多年來深耕在地性與當代性的文化研究者高千惠,以研究觀察者的眼光,凝望著新北民間藝術在當代的迷人之處。


新北作為民間藝術能量泉源

圖說:先嗇宮內的大木、鑿花、彩繪、屋脊剪黏......,均採左右對場作,在當時為呈現常民藝術的最佳總和。

「新北民間藝術的概念,比臺灣任何一個地方都還要複雜。 」高千惠表示,前身為臺北縣的新北市,自古以來發展就與整個大臺北地區不可分割,加上不同時代人口流動與交通發展,使得新北市的民間藝術一直都難以藉由區域區分,「人口的密集讓這塊土地生成多元的常民文化,更可以說是臺灣的縮影。 」

高千惠分析,新北市擁有眾多工業的滋養,是許多常民文化的創作泉源,「尤其是三重、新莊一帶,這裡是許多北漂藍領的聚集地,因此諸多電影、流行文化,都是從這裡誕生。 」其中與常民生活密不可分的宮廟文化,最能夠體現出民間藝術的精髓,「宮廟是民間慾望的投射地,承載著一般庶民對現實生活的渴望,從宮廟名稱、建築設計到信仰中心,無處不體現地方與居民的特性。 」

圖說:●先嗇宮建築採用對場作的施作方式,使得龍邊與虎邊的木樑造型不相同。

「像是三重先嗇宮『對場作』的建築風格,就是非常典型的民間藝術。 」高千惠說明,對場作是同一宮廟,由不同建築師傅從宮廟兩邊個別施工,但因師傅施工風格存在差異,讓宮廟左右兩邊的細節也會有所不同,也會在施作中帶有競爭意味。高千惠分析著說,這樣的施工方式,可能是當時建築團隊人力不足,因此請了兩組團隊施工,亦或者是宮主希望藉由相互競爭激發出最好的成果,因而有了對場作這樣的藝術誕生,「這就是民間藝術的可愛之處,是由地方生活激發而出。 」不過,正是因為新北市涵蓋著多元的民間文化能量,並與臺灣歷史發展息息相關,高千惠認為,刻意劃分「什麼是新北市的民間藝術」並不那麼合適,「建議用『物質』概念去展開研究,更能夠挖掘民間藝術的脈絡。 」


從一項生活物質到一種民間藝術

圖說:日治時期的釉燒貼面花磚牆,也是反應時代技藝的寫照。

高千惠以其研究民間藝術的經驗來看,地方性、當代性、 民間性三者之間的關係經常被提及,不過因為臺灣腹地不大,人口流動相對頻繁,正如同討論新北的民間藝術,若是單就地域性去討論,難以明確分辨一個地方的特色為何,「因此透過物質文化(material culture)的概念去了解單一品項與人、與土地、與當代之間的關係,是最能夠翻閱常民文化脈絡的視覺可見方式。 」

針對地方經濟性的物產文化,高千惠以「茶葉」為比方,帶著大家回溯茶葉是如何於在地發展成茶文化與藝術,「是因為殖民時期從國外輸入?抑或是臺灣的原生種?茶葉是如何與在地居民的互動?我們會藉由種種提問,來釐清茶葉是如何從經濟作物延伸成茶葉文化,在層層推進的探討中,便能看見生活物質如何在時空演變下,發展成民間藝術的模樣。 」

圖說:新北市美術館典藏《女媧神宮》,由陳浚豪以工業元素蚊釘從事當代創作,題材取自宜蘭壯圍補天宮。

高千惠認為,臺灣現在對於民間藝術的討論,太聚焦於在歷史面向,但其實更重要的是與當代的對話,「就像是我們不能要求現在的人一定要遵循過去的宮廟文化,或是用過去的方式喝茶,我們身處的當代,就是在體驗『新民間藝術』,應該要好好正視屬於民間藝術在當代的樣態。 」高千惠不斷重申, 民間藝術來自常民文化,而常民文化又是人與人之間不斷對話的過程,而且是不斷變動的過程。若是將重點放置在針對歷史的探討,而忽略了民間藝術在當代中的演變,那就很有可能會失焦。

民間藝術承載著庶民的生活樣貌,既樸實且複雜、既歷史而又當代,不過正因為擁有這般矛盾性的特質,才讓民間藝術的研究令人玩味。高千惠最後也分享, 民間藝術貼近人們的生活,是庶民用生活在書寫歷史的方式,「當我們在討論何謂民間藝術的同時,也回視自己常民生活的模式與樣態,其實也正顯現出民間藝術這個概念的時態問題。 」

  • 文字:翁珮恒
    攝影:林祐任
    圖片提供:新北市美術館

2024|5月號
觀察/用生活書寫屬於常民的藝術



分享於